当前位置:
首页 >>
>> 信息资讯 >> 体制改革
关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究的几点认识
发布日期:2010-06-29浏览次数: 字号:[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意义及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意义,可概括为四方面:第一,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命题的必要构成环节,是深切认知我国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政治建设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达成途径。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承接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向,承担着中国政治体制的运行和实施,尤其承担着我国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运行治权、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职能。它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系和治理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特定地位和功能,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究,具有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建设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和深化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精神和要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在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些要求,既体现着科学发展的治国战略,又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正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要求,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深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第四,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不仅具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而且还有学理、学术的世界和国际意义。深入发掘中国建国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改革、完善和发展的经验,在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总体命题下,运用科学方法论,总结、概括、提炼和上升,形成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相关原创性理论,对于我国行政管理学科提升自己在国际学术界的学术地位,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打破西方世界对于国际学术界的话语霸权,强化中国行政管理学的世界话语权,验证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道路和行政管理体制特色多样性的世界历史命题,无疑具有重大学术和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出现的研究命题。对于这样一个兼具总体宏观性、整体系统性、高度政治性、强烈实践性和高端学术性,蕴含国际学术和发展意义的重大命题,首先需要有一个认知和定位问题,即把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置放于中国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过程的特定方位上,才能准确把握其中国特色。根据中国的国情、政情、社情和民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可以按照六个坐标进行定位:一是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即在这个总体战略下研究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二是行政管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即从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把握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三是中国政治与行政的现实形态,即从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政治与行政现实形态出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从阶级斗争形态,逐步演进发展成为公共政治形态,实现这一政治形态要求的是公共行政形态,是公共性优先的治权运行形态,是治理优先的政治与行政关系形态,这一形态,构成了把握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政治依据;四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执政党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建等六项建设的路径和目标,即从六项建设的总体任务和目标及其联系中考虑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而不仅仅限于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和改革谈行政体制,限于行政管理实际问题谈行政体制问题;五是当前中国社会总体转型和变迁,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使得中国社会处于重要转型和变迁过程中,因此,在纵向的历史进程方向上,应该把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放置于这一历史进程中予以认识;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既是制度和规则的体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和公共价值的汇集,因此,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究,应该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所具有的核心价值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是说,既应深入分析和把握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价值,也要分析和阐明社会主义必然具有的公平和正义价值,还要切实解析公共理性和公共现代性的价值,分析这些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基础方面的相互关系,研究这些价值之间的统一和均衡。

  按照这些基本坐标,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特征初步概括为六个方面: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第二,以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政治经济制度基础;第三,坚持和贯彻中国治国理政的总体战略,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四,体现治权运行的高效性、效能性、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和服务性;第五,体现人民主权对于政府治权的主导型,政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互协调和制约性;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既已形成,又在不断发展之中,因此,它既具有形成过程的诸多阶段性,又具有改革发展的历史连续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原则和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和步骤方法,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就其基本过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和改革贯彻了政治性与行政性紧密结合的原则。人民共和国的主权要求,治权必须切实深入贯彻政权的意志和要求,因此,在实际运行中,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体现出政治与行政紧密结合的特点,其具体体现在国家政治重心和政府治理内容转变的紧密结合、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紧密结合、政治体制机制与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变的紧密结合、政治权威与治理权威运行方式优化和转变的紧密结合、政治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目标取向的紧密结合,比如和谐政治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结合,效率、效能、公平、正义等价值要素均衡发展的有机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协调平衡中,贯彻了适应改革和推进改革的双重作用原则。这种双重作用原则体现着行政管理体制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行政管理体制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要求,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为基本改革理念,以“立足国情,渐进改革,逐步改善,适时革新”为改革的总体思路,不断调整完善改革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行政管理体制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民生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改革创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发挥着国家治权和政府行政特有的巨大能量和力量,发挥了引领、推进和贯彻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的巨大作用,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模式的特色。

  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结构功能是遵循强化行政能力、责任和绩效的原则进行调整、建设和发展的。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和建设的过程看,其内部结构功能的配置,并不是简单地按照所谓“有限政府、有限责任”理念进行的,也不是抽象地在结构的“合理性、科层性或者扁平性”之间进行选择的,而是按照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实际要求,遵循强化行政能力、行政责任和行政绩效的原则进行的。正是在这一原则下,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着眼点和基础,逐步精简政府机构,优化组织结构,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改进政府管理机制,改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实施绩效管理,构建了行政管理体制内部权责能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在建设和改革中贯彻了集中行政体制与民主行政机制的结合原则。在社会经济改革发展和政治建设过程中,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运行,集中统一配置行政权能和职责,积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形成了强大的行政运行力和制度执行力。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的深化,中国行政管理的机制调整和改革,更多地体现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行政的特色,中国的可治理民主、协商民主和参与民主在中国行政过程和机制设置中得到强烈的体现,而政务公开、行政问责、服务行政、协商决策、参与决策、行政监督都是其典型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在建设、改革和发展中,体现了制度建设与政策调整有机结合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改革和发展通常从现实具体行政管理问题出发,从制定或者改革相应公共政策着手,逐步上升到相关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调整和发展完善,进而再通过相关公共政策予以实施和落实。这一发展路径,构成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轨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形成路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究的重点和焦点

  无论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的现实任务来看,还是从中国行政管理学科的属性和特点来看,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这一命题,都使得我们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从理论上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总结、分析和提炼形成理论形态的中国特色的治权运行模式。

  在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的实践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和建设产生了若干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行政管理体制作为治国理政的治权体系依托,又面临着新的任务,其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尚未到位,微观干预仍然较多。同时,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除了经济职能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政府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能脱节、行政效率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尤其是政府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问题;四是有法不依、多头执法,执法者责任、素养与公民权利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五是中央与地方的府际权力关系需要进一步调整,地方的财权、事权和用人权需要进一步规范;六是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必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除了需要进一步贯彻其建设形成和改革发展的既有原则,遵循其既有优势路径之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立其新的完善和发展取向和原则要求,这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和完善,需要深入贯彻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合理分离又合理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清楚划分政府与社会、市场、企业、事业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权责利能关系,使得政府运行区域和权责利能更加合理。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组织和改革权威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需要与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合理结合,形成互相补充的社会公共领域共治结构和互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发展、改革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共价值及其实施机制建设。在进一步贯彻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治理设置结合、行政管理体制与公共政策发展结合的基础上,尤其需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核心公共价值的结合,在进行行政管理制度和规则改革、组织和机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注重行政管理中的人的素质的提高,从制度与价值的结合上,把握和设定政府行政管理的取向和运行标准,提升行政管理的运行效率,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中国特色。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发展、改革和完善,需要进一步贯彻渐进推动,逐步深化,集中改革,分类推进的原则。要循序渐进、逐步改善,进行总体规划、整体安排,集中实施,逐级展开,分门别类,优化具体行业和系统的行政管理方式。

  就当前来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和改革的具体和重点问题,凸显为如下方面:1. 强化政府的全面职能转变。需要清楚认识到,全面转变政府职能,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政治路径,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来说,职能的进一步定位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职能的进一步创新是机构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流程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实现职能的方式需要全面转变和创新;2. 合理确定各级行政机构、人员和支出规模,建立廉政、实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人员规模存在结构不合理现象,管理层级偏多、中央政府人员偏少、公共服务人员不足及公共服务意识欠缺,这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逐步加以解决;3.全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多方面推进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纲要和目标,因此,按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型,使得政府的公共性得到进一步实现,使得服务行政和民主行政得到进一步落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总主题,其内容涉及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在这其中,就当前来看,尤其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理顺政府层级和部门之间权、责、能之间的关系,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和制度执行力,提高政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理顺决策、执行和监督之间的关系,规范行政流程,实现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推行政府绩效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加强电子政务和电子治理,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建设等等; 4.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建设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5.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关系到公共服务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关系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和绩效,同时,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也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强化和发展,因此,从政事关系入手,按照分类改革要求,展开事业单位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的题中应有之意;6.从人与制度的关系的优化着眼,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就是说,不仅在制度和规划层面,而且要着力在理念和价值层面,实现行政管理的创新。

  从行政管理学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路径主要应该有四个方面创新:第一,创新知识资源。首先,扩展知识资源的视野。不仅是单方面的引进,而且需要本土化。其次,不仅拓展,而且需要交融和交汇多方面知识资源。再次,不仅需要交融和交汇,而且需要深化贯通。这就是说,本土的与国外的、现代的与古代的知识资源应该相互交流和交汇,当前,尤其需要从当今中国本土知识资源出发,来考虑和审视古今中外的知识资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第二,创新知识基础。创新知识基础的本质,在于创新知识出发点,从中国行政管理的生动实践出发,而不是从书本知识出发点,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究的必然要求。建国60周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和改革业已形成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我们的研究应该从单纯的知识引进转向从中国本土的历史、经验、实践出发,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出发,来考虑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并进行理论的上升和概括。第三,创新研究方法。以科学理性的精神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既要有哲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方法,也要有经验分析方法;不仅采用行政学、管理学的方法,而且采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方法。只有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才能科学、合理、准确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并争得我们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第四,创新思维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简单采用西式线性逻辑思维,很难把握中国行政管理实践和体制运行和演进的辩证关系,因此,需要更多地采用辩证思维,来展开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

  (本文系作者在年会上的总结发言。)

  (作者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